高雄鳳山大書城位在舊客運大樓地下室,占地200坪,有魔法洞穴之稱,也是作家謝哲青、詩人夏夏與鄭聿的童年回憶,4月底將熄燈。
衰敗又遇疫情 老書店難回春
在地紮根44年,鳳山大書城是當地僅存的大型書店,占地200坪,位處舊客運大樓的地下室,被在地愛書人稱為「魔法洞穴」,作家謝哲青、詩人夏夏與鄭聿都曾分享在這度過美好時光。老闆知道老客人多,特地預留2個月時間來結束營業,沒想到消息公開,客人還是瘋狂湧入,有人特地從台北、新竹搭高鐵趕來,還有一家三代一起拜訪,「有的看到我們,齁,真的是痛哭流涕,我們只能給他們抱抱,請他們體諒,老闆老了,文化事業利潤很薄。不然我們很驕傲,我們的專業書是高雄最齊全的,服務也做最好。」
老客人不捨,希望用新台幣讓他們撐過去,橫掃架上書籍禮品,連書店用過的架子也不放過,還有客人召集連署要向政府請願。那3天,員工加老闆10人,忙到沒時間喝水、上廁所,開業44年來,書店第一次宣布緊急公休,「空前絕後,把我們嚇著了,3天的營業額就超過之前1個月的銷售。我跟老闆好感恩,鳳山人給我們一個很美好的ending,但1、2週後又會恢復平靜,我們很明白。」
momo與博客來書價折扣戰、誠品信義店熄燈、書店訪視員不買書的發言…這2年,出版、書業很不平靜。但在書價與新興獨立書店的討論外,地方傳統書局正在快速消失,「這些書店不見得受媒體關注,但成立多年,歷經台灣書業興衰,對地方文化的影響也最深。」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會長廖英良說。
關於書店統計,目前資料最完整的是2017年文化部委託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執行的「全國書店營運調查案」。依財政部營利事業登記資料估算,台灣全盛時期有3,000多家書店,當時尚有2,000多家,但實地調查,確認店裡還陳列圖書的書店僅869家,其中連鎖體系共358家,單一書店包含二手書店與出版門市則有511家,傳統書局占20.4%最多。而目前仍在營業且賣書的書店,沒有實地調查的統計,但一位南部業者私下告訴我們:「傳統書局這10年來一直關,疫情又倒一片,很多店家默默拉下鐵門,稍微有人氣的店家預告收攤,也只是短暫回春,過一陣子還是黯然收場。」
新聞出處:111
看到這個新聞,真的很感慨...
我雖然不常關注這類書店終究關門的新聞,可是心底,非常清楚,這似乎已經是「必然」的狀況...
實體書與電子書
時代的輪動
做為文字的載體,傳承著許多的知識。
我明白台灣閱讀的風氣一直低迷,雖然政府有許多的政策已經陸續推出,希冀改善台灣的文創環境...
可是任何政策、補助、配套,都僅僅是一個變量。如果閱讀者這個核心的基數不拉抬改善,很多的政策效果都是杯水車薪,效果有限...
看到這樣的新聞,默然感傷。
希望,未來台灣的文創環境,可以能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一日。
我是書蟲,下次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