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說創作需留心的部份
您必須知道
寫小說等於說故事,如何才能把一個故事說得吸引動聽,必須講究技巧。
看過不少所謂小說,沉悶無比,其中關鍵在於作者對於小說的構成元素,比如人物、對話、情節、觀點、高潮、結構、伏線、主題等等,完全沒有概念。如果寫出來的東西根本未足以構成一篇小說,未符合小說的定義,難怪變成一篇散文小說皆非的「兩不像」。(散文是以一個非常主觀的立體感來看事並述說,而小說,反而較趨於述描一則完整性的故事;無論是長篇、或短篇。)
寫小說,不必懂得高深的文學理論,只要懂得避開幾種寫小說常犯的毛病,等於跟小說距離又近一步。避開錯誤就是走向正確,這裡列出常見的幾種寫作禁忌,與大家分享:
1.別用散文方式寫小說
寫慣散文的人,往往不自覺地把故事「敘述」出來,並以作者身分作一些「全知」的描述,情況就像電影播到中途,突然有個人跳出來用旁白「解畫」。這樣,即使寫得再好,亦只是一篇散文而非小說。
寫小說,應透過生動的對話、主角的動作,他們身邊的人的所作所為,加上環境和氣氛的渲染,像播放電影一般把故事「呈現」出來。如果以電影喻小說,作者就是導演,利用鏡頭把故事帶出來,而不是把劇情大意朗讀出來的旁白配音員。
你是要告訴一個人一則故事,您是一位說書人,而不是要引導他人進入自己的主觀世界中。
2.人物關係單薄,主角形塑面目模糊
從不注意人物塑造,以致男女主角面目模糊,整本書看完了,讀者也說不出每位主角有何特色,沒能留下任何印象。成功的小說,一定有活生生的人物,讀者即使忘記劇情,也一定記得主角的形象,例如金庸老爺子筆下的楊過、黃蓉、及喬峰。
人物與劇情,前者更加重要,因為人物性格完整,他們自然而然會在所處的環境中作出合理的反應,透過人物之間的互動,劇情便能自然而然推動,而非為灑狗血而特意灑狗血。(這會造成主角有機會成為罪人。)
先處理好人物性格和關係,然後才構思劇情。仔細構想每個角色的年齡、外貌、教育程度、口頭禪、價值觀等。除了主角,也要塑造配角,作出陪襯或擔任特別任務。
3.過分平鋪直敘
不注重故事結構,千篇一律按時間先後來說故事,不懂得將一些對推動劇情沒有作用的段落刪去,令故事流於冗長、沉悶,沒有高潮。
記住,起承轉合。
有了故事內容,還要想想如何「說」出來才動聽。一個結構完整的故事,總離不開「起、承、轉、合」這支架。可利用插敘、倒敘等技巧,同時刪去不必要的篇幅,使劇情的節奏流暢。流輰、深度,必然才能讓故事更加精彩!
4.結構鬆散
沒有結構的小說,好比鏡頭搖來搖去的電影,章法欠奉,不知所云。倒敘、插敘、意識流等創新的寫作手法,如果掌握不好,很容易造成結構鬆散,愈寫愈離題。
不要為技巧而技巧,以「創新」作為結構鬆散的藉口。注意,先想好一個概略的輪廓,再深入描給箇中細節。
5.開場悶蛋,令人昏昏欲睡
小說的開場,傳統寫法是以描寫環境氣氛入題。不是說這種方法不好,但這種方法讀者已見過千次,毫無新意,可不可以有創新一點、吸引一點的開場方式呢?其次,這種方法用得不好,就會拖拖拉拉,寫了幾千字仍抓不住主題和人物。
寫作是一種溝通,如何才能吸引讀者追看下去?除了多讀名著,也可以從電影偷師,天下文章一大抄,多練習、多練筆,必然能得到屬於自我的筆觸。
6.全書欠缺主題架構
橋段再花巧而欠缺主題,好比一個只有美貌沒有智慧的美女。即使是一個愛情故事,也應該賦予一個大主題,例如莎士比亞的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、曹雪芹的《紅樓夢》其實是借一個愛情故事表達更深的中心思想。
主題應在落筆前確立,透過內文慢慢滲出來,例如借主角的對話表達。主題不必是諷刺時弊的大道理,即使寫愛情故事,也可以是借愛情來反映一種現代愛情觀或一種男女相處的道理,以提升整部作品的深度。
7.內容空洞
這裡所說的內容,不是指有沒有「橋」(劇情),而是指整體來看,整篇小說仿如空中樓閣,欠缺客觀理據支持。沒錯是有個故事的框架,但拿走框架,就會發現故事很空洞,讀後找不住一點什麼。好看的小說,多多少少有些資料或知識為故事作出支援,使劇情發展更加合理、迫真。
小說源自生活,完全忽視現實、完全不能反映半點現實的小說,是難以說服人的。多搜集資料,為人物設計好背景、故事時空的背景多添色彩,然後技巧性地表達出來。
8.主角千萬別無緣無故就愛上,為愛而愛
愛情是年輕人常寫的題材,但並不易寫得好。其中一個問題是每個人都以為自己(或筆下)的愛情可歌可泣,自說自話地愛得地動山搖,旁人看來卻可能不外如是,更遑論感同身受,同歌同哭。最懶惰和最欠說服力的是這種寫法:「不知為什麼,我對這女孩子很有感覺?」你做作者都「唔知點解」,讀者更加莫名其妙。
雖說愛一個人可以是一見鍾情,不需理由,但寫作不同談情,光寫幾句「浪漫」的情話並不夠,讀者不會被幾句花言巧語輕易打動的。作者要照顧讀者的感受,客觀地反問一句:書中人為什麼會愛上對方,這種愛有沒有說服力?每一段愛情的發生和死亡,都要經過精心鋪排,最好是暗中鋪下伏線。好好設定人物性格和的關係,那麼發生在他們之間的愛恨糾纏,自然有跡可尋。
9.題材過分生活化,表達欠缺技巧
小說無錯源自生活,但生活上的瑣事、報紙上一段新聞,本身只是一個事實(fact),搬字過紙把它記敘下來,並不足以形成一篇精采的小說(fiction)。沒有注意寫作技巧、過分「生活化」的故事只是新聞報導,而不是小說。一如原材料必須經過烹調才成佳肴,任何靈感或塑材,必須經過藝術加工,方能變成一件藝術品。
比如段譽今早起了床,他解手了一下,然後去解手過程中發生什麼? <===除非是重大事情要在此發生,不然,他解手過程摸過哪裡,別寫下來。
10.文筆有沙石
很多人以為有創意就夠,不屑花精神修鏈文字功夫。文句不通、詞不達意、表達技巧平庸,都會令閱讀享受大打折扣。文字與創意是相輔相承的,文字是作者手上唯一的工具,環境、氣氛、人物對話……一切一切,都要依靠文字來表達,怎能輕視?
峰迴路轉的劇情,需要有感染力的文字來支撐。修鏈文字功夫是長遠的功課,平日應當留意、學習,一朝寫起小說來便得心應手。日子有功,才能建立文字風格。單看文字,讀者已可以認出那是誰的作品,古龍、張愛玲和亦舒便是文字風格強烈的作家。
多思、多想,多寫、多練,持之以恆才能練出屬於自己的筆鋒。
以上。希望對各位有幫助~
我是晨間一書蟲,我們下次見~